1941年秋,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的七连六班,站在了抗日战争的最前线。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他们五人组成了一支坚韧不拔的小队,誓言保卫家园。秋风吹过,战火再度逼近。
1941年8月,侵华日军的华北方面军集结了超过七万兵力,对晋察冀边区的北岳和平西根据地展开了毁灭性的“扫荡”。9月25日,日伪军约3500人逼近易县,企图一举消灭当地的八路军及地方党政机关。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一团七连六班立即奉命执行掩护任务。
马宝玉带领五名战士在险恶的环境中不畏艰险,他们凭借对地形的熟悉,巧妙利用山地优势边打边撤。敌人追逐愈加凶猛,他们毫不退缩,将敌军引向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的绝路。当最后一颗子弹也打光时,他们选择了最为坚定的方式:为不落敌手,跳崖殉国。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牺牲,而葛振林和宋学义被树枝挂住,得以幸存。这五位英雄被后人永载史册,成为了赫赫有名的“狼牙山五壮士”。
展开剩余77%此次日伪军的大扫荡后,晋察冀军区的领导终于意识到,这次敌人的行动速度异常之快,目标精准无误,若没有内鬼的指引,是根本无法如此精准快速的发动攻击。最终,这个内鬼被揭开——竟然是曾经为抗日工作过的赵玉昆。
赵玉昆,原籍易县,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家庭财富原本丰富,但他却因懒散成性,沉迷于赌博,最终将家产耗尽。无依无靠的他投身土匪之中,很快凭借身材高大、麻脸和精准的枪法,被土匪头子提拔为小头目。他的作恶之事在易县周边众人皆知。一次抢劫行动中,赵玉昆因疏忽被国民党清剿土匪的军队抓获,并被关进死牢,等待枪决。
然而命运似乎对他眷顾。日本鬼子对易县展开了猛烈的攻击,国民党守军急忙撤退,赵玉昆趁机带着几名囚犯逃出了监狱。趁着乱世,他利用这些人的恐惧与贪婪,将他们聚集在一起,推选他为“大哥”。并以招募力量为名,筹建了一个所谓的“华北民众救国军”。
“华北民众救国军”的崛起很快引起了晋察冀军区的关注。1939年,杨成武司令员曾亲自到赵玉昆的队伍中,商讨将其编入一分区的事宜。虽然赵玉昆对这一提议不太情愿,但最终他同意将队伍改编成八路军的一部分,并接受了改编。赵玉昆因此被任命为“华北民众救国军”司令。
然而,这个改编过程并没有改变赵玉昆自私狭隘的个性。他对部队的管理态度散漫,远离战斗,只知在外生活奢华。最终,杨成武决定将他调离,但赵玉昆却将心腹卫士带着偷跑到敌人那里,投靠了日本鬼子。
赵玉昆的叛变令鬼子欣喜若狂。鬼子认为,他作为易县人,熟悉当地情形,将极有助于他们的行动。很快,赵玉昆被任命为“易县警备团长兼特务部长”。为了迎合鬼子的要求,他开始疯狂地攻击当地的抗日力量。在赵玉昆的指挥下,鬼子更为肆无忌惮,残害无辜百姓,制造了“娄山惨案”等一系列血腥暴行。
在这一过程中,赵玉昆的背叛引发了我军的愤怒。晋察冀军区一分区特地成立了“定兴易县涞水游击支队”,誓言捉拿赵玉昆。尽管如此,赵玉昆凭借其狡猾的手段,一直未能被彻底击败。
1941年9月,日军在赵玉昆的引导下,对狼牙山发动了又一轮残酷的“扫荡”。赵玉昆通过细致的观察,确定了我军的主力位置,随即向日军指挥官高见次郎献策,要求迅速击败八路军主力,以便彻底瓦解其抵抗力量。然而他万万没想到,实际上,他眼前的“八路军主力”,不过是五名坚守阵地的战士。
在五名战士顽强抵抗后,他们拖住了敌人,最终决定跳崖自尽,以保卫抗日战线。赵玉昆尽管成功指挥了日伪军发动进攻,但却从未意识到,这场战斗的背后,是中国抗日精神的坚定与不屈。
新中国成立后,赵玉昆开始感到四面楚歌,藏匿于北平。尽管他用火灼伤了自己的脸想遮掩身份,依旧未能逃脱历史的审判。1950年,在公安机关的调查下,赵玉昆最终被捕。面临审判,他为了保命污蔑曾与他共事的宋学飞是特务,但这一谎言很快被揭穿。赵玉昆最终被押回易县,公开审判,并在人民的正义下被处决。
发布于:天津市配资炒股论坛平台,上网配资炒股,重庆线上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