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南沙,越来越多企业感受到了“严管厚爱”的执法温度。
“这次的容错机制和技术帮助,既帮我们纠正了问题,更让我们在南沙发展充满信心。”一家经历了环保整改的企业负责人说道。
近日,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南沙分局(下称“南沙分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包容审慎立案的工作指引》(下称《指引》),该《指引》包含了《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可以不予处罚事项清单》《审慎立案处罚清单》等4个清单,共81个显著轻微或轻微的违法情形,覆盖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等常见违法类型,通过优先采取约谈提醒、教育引导、限期改正等柔性措施,鼓励当事人主动纠错、减轻危害,既守住了生态环保底线,又为企业发展留足空间,成为南沙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有力举措。
柔性试点与智慧赋能,助力企业安心发展
“看到巡查结果时,确实有些紧张,但南沙分局最终的处理方式还是让我们吃下了‘定心丸’。”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广州市某食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仍记忆犹新。
《指引》发布前,南沙分局已对超100家企业进行柔性执法试点。其间,在巡查中发现该企业存在排气口故障、污水池烧碱使用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依据《指引》试行要求,企业符合审慎立案情景,南沙分局并未直接作出处罚,而是先开展调查取证,给予其容错改正的机会。
企业负责人坦言,问题指出后,南沙分局不仅点明了具体隐患,也讲解了问题可能引发的环境危害,随后依法下达整改通知,明确整改方向和时限。更让企业意外的是,南沙分局还提供专家支持与技术指导,针对污水治理、油烟处理、仓库管理等方面,给出了具体的整改建议,并指导企业建立相关的制度台账。
“从问题发现到整改完成,我们只用了10天左右的时间,这离不开南沙分局和专家的专业指导。”负责人透露,整改后,企业内部管理全面升级,对环保设施实行每日巡查制度,员工的环保意识也显著提升了。
围绕服务企业,南沙分局推行服务型监管,开展包容审慎监管,探索执法与服务统一、守底线与促发展结合的模式,在提升执法效能的同时,持续为南沙法治化营商环境注入温度与活力。
除此之外,南沙分局还加强数智化平台建设,委托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开发打造选址智慧决策平台。该平台通过集成多维度数据图层与准入条件,实现建设项目选址的生态环境准入智能研判和“邻避效应”等级评估,为前瞻性防范环境风险提供技术支撑。
南沙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选址智慧决策平台推进,能为南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对企业而言,不仅能提前规避环保合规风险,少走选址弯路;对行业来说,也能通过平台引导企业布局更契合区域生态环保要求,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同。
执法温度与规范效能,促进生态经济双赢
如果说《指引》发布是南沙分局“试点经验”的沉淀,那么“未验先投”的整改,则是他们柔性执法的又一鲜活实践。
此前,一家塑料制品制造企业因“未完成环保设施验收即投入生产”被查处。刚接到检查通知时,尽管企业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但也担心影响项目推进。而南沙分局的做法却超出了企业预期。
依据企业提交的整改报告,南沙分局对案件进行全面评估,发现企业虽属“未验先投”,但项目已取得环评批复,且违法行为尚未造成重大影响,符合“观察期”适用条件。为此,南沙分局决定对该公司不予行政处罚,并为企业出具了详细的整改指引,通过限期改正等柔性方式,让企业深刻认识到环保合规的重要性。
南沙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一直以来,南沙分局秉持“执法为民、服务为先”理念,紧扣企业发展中的环保关切,积极探索监管与服务深度融合的新路径。在实践中,南沙分局通过全面推行“观察期”,结合“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灵活运用柔性执法手段,既明确违法边界、压实整改责任,又引导企业自查自纠,从“被动整改”转向“主动合规”,以实现规范执法与企业健康发展的良性互动。
目前,南沙分局通过推行公开道歉承诺从轻制度,促使违法企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已对4宗案件依法予以从轻处罚;运用“观察期”“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等柔性执法方式,对80宗企业轻微违法案件作出不予行政处罚决定;针对确有经济困难的企业,依法批准4宗案件延期或分期缴纳罚款,在严格执法的同时彰显人文关怀,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硬约束”与“软环境”的有机融合,既是南沙生态底线的坚固守护,也为企业成长提供了温润土壤,助力企业在南沙安心发展,更以制度化的保障与人性化的服务,持续为南沙法治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
编者按
改革,是根植于南沙发展的精神血脉;法治,是推进南沙开发开放的厚实底色。两者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3月19日,南沙集中发布推介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近百条创新服务举措。同日,由中共广州市南沙区委员会政法委员会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广州分社,在南方+客户端上共建的南沙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全栈式服务平台(南方+南沙政法频道)正式上线。
3月27日,2025年南沙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优秀创新案例征集于南方+南沙政法频道正式启动。连日来,一系列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落地南沙,以发展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以“小切口”改革推动“大场景”突破,正为南沙举集成式改革之力打造“没有最优、只有更优,真心诚意服务企业家”的营商环境,树立治理现代化典范增光添彩。
即日起,南方日报南沙新闻部联合南沙区融媒体中心、大湾区(南沙)国际传播中心推出“法治赋新 惠企惠民”系列报道,聚焦南沙法治创新前沿,全面展现“南沙法治建设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没有‘旁观者’、只有‘建设者’”的决心与成效。敬请垂注!
撰文:梁诗婷
配资炒股论坛平台,上网配资炒股,重庆线上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