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买房,除了看价格、地段、面积、朝向这些,选楼层也得好好琢磨。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最近楼市里有 4 个楼层悄悄没人爱了,成交量掉得挺明显。懂行的人都说,这些楼层住着不省心,以后想转手也麻烦。到底是哪 4 个楼层?为啥会这样?这里面藏着啥门道呢?
现在楼市不算太景气。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全国住宅销售面积降了 4.2%。这种情况下,购房者挑房子更谨慎,对楼层的喜好也更明确。有个叫 “楼市观察” 的平台做了报告,超过 78% 的购房者会把楼层排进买房要考虑的前五件事里。
那到底哪些楼层不受待见了?好多房产经纪人都说,现在最难卖的就是顶层、一楼、4 层(或带 4 的楼层)还有 13 层。这情况全国都有,一二线城市更明显。
先说顶层。以前有人觉得顶层视野好、没遮挡,挺喜欢的。但真住进去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北京有家房产公司的首席分析师李明说,顶层最大问题是夏热冬冷,隔热保温不行。他们 2024 年查了 5000 户顶层业主,夏天室内温度比中间楼层高 3-5℃,冬天低 2-3℃。这直接导致空调耗电比其他楼层多 30% 左右。
除了温度,顶层还容易漏水。上海有家物业公司的技术总监张工说,全国范围内,顶层住户因为屋顶漏水投诉的概率是其他楼层的 8 倍。特别是南方多雨的地方,一场暴雨过后,物业接到的漏水报修里,超过 65% 都来自顶层。
更要注意的是,顶层房子保值差。有个房产交易平台的数据显示,2024 到 2025 年,顶层二手房平均挂牌时间比中间楼层长 37 天,最终成交价平均比初始挂牌价低 8.7%,而中间楼层只低 5.3%。
再看一楼。以前一楼因为出门方便、可能送花园,挺多人喜欢。现在大家却慢慢避开它了。潮湿是一楼最大的麻烦。住建部建筑科学研究院 2024 年的研究说,一楼室内相对湿度平均比二楼以上高 12-15 个百分点,梅雨季节能差 20 个百分点以上。
安全也是一楼不受欢迎的原因。公安部 2024 年的犯罪数据显示,住宅入室盗窃案件里,一楼住户被盗的比例高达 57.6%。另外,一楼隐私差、噪音大、采光通风也不好,这些都让业主头疼。
有个地产研究院的王教授分析,现在城市绿化率高了,健身设施也多,一楼 “出入方便” 的优势没那么明显了。反而安全隐患、潮湿、蚊虫多这些缺点更突出。从保值来看,一楼二手房的议价空间通常比中间楼层大 10-15%。
第三个遇冷的是 4 层或带 4 的楼层,比如 14 层、24 层。这主要是因为传统文化里忌讳 “4”,谐音像 “死”。虽然看着有点迷信,但市场数据能证明这事儿。某房产交易平台 2025 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同一小区里,带 4 的楼层房源平均成交周期比邻近楼层长 23 天,成交价平均低 3-5%。
广州有个干了 15 年的中介老李说,现在好多开发商干脆在电梯里不标 4,直接从 3 层跳到 5 层,13 层跳到 15 层,就是为了避开这个问题。尤其是高端楼盘,更在意这些细节。他手里带 4 的楼层房源,问的人比其他楼层少三成,成交更难。
最后是 13 层。这个楼层在西方文化里被认为不吉利。随着国际交流多了,这种观念也影响到国内购房者。某大型中介公司的《2025 年楼层偏好分析》显示,13 层房源在市场停留的时间,平均比 12 层和 14 层长 17%,成交价也差 2-3%。
不过对预算有限的购房者来说,这些 “不受欢迎” 的楼层可能是机会。北京某二手房平台数据显示,这四类楼层的价格平均比同户型其他楼层低 5-10%,性价比挺高。要是打算长期自住,不怎么在意那些问题,选这些楼层能省不少钱。
上海有个张先生,刚以低于市场价 7% 买了顶层。他说自己知道顶层的问题,但看重价格优势。为了解决温度问题,他额外花 3 万做了隔热,效果不错。漏水风险方面,他跟开发商签了更严格的保修协议。总的来说,省的钱比后期投入多,觉得这笔交易挺划算。
选楼层还是得结合自己的需求、经济实力和能承受的风险。要是看重居住舒服和保值,中间楼层(5-18 层)通常更稳妥。要是预算有限又打算长期住,这些 “不受欢迎” 的楼层性价比高,但得提前想好怎么应对问题。
北大房地产研究中心的李教授建议,购房者别盲目追 “黄金楼层” 多花钱,也别因为小道消息就怕某些楼层。最重要的是根据家里的实际需求,选适合自己的房子。
现在大家选楼层更理性,也更看重居住品质,这其实是好事。你选楼层会避开这些吗?有没有选了这些楼层却觉得超值的经历?可以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购房故事,说不定能给其他购房者帮上忙。
本文章由齐家小编整理发布,部分作品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直接联系小编删除,谢谢!
配资炒股论坛平台,上网配资炒股,重庆线上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